如果你想成为赢家,就不要和那些输家混在一起,如果你不想成为输家,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接近赢家。环境的价值体系决定你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为。
世界上最难的事,不是挣钱,而是挣钱的能力。
一个人能否在股市生存和发展,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他的能力。股市里的贫富悬殊之所以越来越大,说到底还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
而能力的差异,则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中报或年报公告前,个股成交量突然放大
中报或年报公布前,许多企业的业绩已经做出来了.因此,公司董事会,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发表中报或年报的新闻媒体都会领先一步知道消息。
因此股价在中报或年报公布前会因消息的泄漏而出现异常波动.业绩好的公司,其经营状况早就在各券商和大机构的调研之中,其经营业绩也早有可能被预测出来.
因而庄家早就入主其中,将股价做到了很高的位置盘整,等待利好公布出货.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保密工作做得好,直到消息公布前几天才在有关环节泄露出来.
很多被拒绝的动力永远不会被实现,但在我们体内存在,成为受挫、愤怒、失望、罪过甚至是憎恶。
这些消极感情的积累会迫使我们内部精神环境变化,导致的结果是,我们不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换句话说,我们刚开始被吸引来交易的原因——无限自我表达的自由。
就好像是我们发现了一个乌托邦,在里面有绝对的自由,然后有人拍着你的肩膀说:“嘿,你要制定原则,不仅如此,你还要有纪律去遵守它们。”
遭哄抢子掉馅饼
投资存在“确定性”机会股票的目的是获取“确定性”收益,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可采取“不见兔子不撒鹰”策略。
只要“确定性”题材没有兑现,股价未达减持价、发行价和增持价,就一路持有,与庄家比耐心。
当股价触及减持价、发行价和增持价时,无论获利与否、收益多少,都要赶在题材兑现、庄家减持之前无条件离场。
离场后,无论是涨还是跌,都不要轻易进行回补,因为此时“确定性”题材已经兑现,机会已经丧失,这也是操盘“确定性”机会股票与日常交易的一大区别。
下跌途中的无量下跌
下跌的中,无量是正常的表现。
一只股票活跃度越高,主力出货越容易,这是因为接盘侠足够多。
成功操盘的主力,就是在上涨中,使得股票得到更多短线资金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个股在最后的主升浪时,成交量都非常大,主力可以在纷纷涌入的短线资金中,出掉一部分筹码,随着筹码供应量变大,股价由涨转跌,一路跌一路出货。
主力把股价拉高后,然后不断地抛出筹码,利用的就是散户抄底的心理;
涨得太高不敢投,那就使股价下跌,看起来有低吸的机会,结果股价越吸越低,愿意入的资金越来越少,越跌量能越小,导致无量下跌。